科技赋能西城垃圾分类:智能箱启用,打造绿色新典范
发布时间:2025-09-15 人浏览
西城区在垃圾分类领域再推创新举措,首个智能垃圾分类箱于金融街街道正式投入使用,以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工作,为居民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,也为城市绿色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走进金融街街道启用智能垃圾分类箱的小区,这一新型设备迅速吸引了居民的目光。与传统垃圾桶不同,居民投放垃圾时无需直接接触垃圾桶。只需隔空点击悬浮在空中的全息操作屏,轻松选择垃圾类别,箱门便会自动开启,待居民投放完毕后又自动关闭。这一创新设计彻底告别了以往掀盖投放的方式,既卫生又便捷,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,大大提升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智能垃圾分类箱的便捷操作只是其亮点之一,其背后的数据管理功能更是为街道环卫工作带来了质的提升。设备后台数据实时同步至街道环卫部门,环卫部门依据这些精准数据,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清运人员和清运频次。据统计,自设备启用以来,清运效率提升了 40%,人力成本节约了 15%,真正实现了垃圾清运工作的精细化管理。
为进一步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,智能垃圾分类箱内置了自动称重系统,可实时采集垃圾的类别、重量、投放时间等关键数据。居民只需使用微信扫码,就能即时兑换积分。这些积分用途广泛,既可以兑换日用品,满足日常生活需求,也能直接变现,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实惠,形成了良好的分类激励机制。
值得一提的是,智能垃圾分类箱还具备强大的环保功能。据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,该设备可接入碳链捕捉系统,实现碳汇数据收集和交易。通过布局智能垃圾分类箱等设备减少碳排放量,垃圾分类减排的数据可通过北京市绿色交易平台进行碳减量变现,为环保事业带来了可持续性的经济效益,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。
在垃圾分类监管方面,金融街街道同样成效显著。街道视频分析系统可对胡同内的 40 组垃圾分类桶站进行实时监测,实现了胡同垃圾分类桶站监测全覆盖,确保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,有效提升了街道整体的垃圾分类管理水平。
除了智能垃圾分类箱,西城区在垃圾分类设备创新上不断探索前行。去年,首批装修垃圾智能收集箱在椿树街道和天桥街道启用,依托新能源车辆清运,可集中收集、专车专运、随产随清。目前,共有 1151 处工程及居住小区备案了智能收集箱运输,进一步推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智能化、规范化发展。
西城区智能垃圾分类设备的广泛应用,是科技与环保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,为城市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,引领着绿色生活新风尚,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。